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研究

-
【作 者】谢一风 史秋衡 著
【I S B N 】978-7-5170-0734-0
【责任编辑】杨元泓
【适用读者群】高职高专
【出版时间】2013-04-16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172
【千字数】214
【印 张】10.75
【定 价】¥30
【丛 书】暂无分类
【备注信息】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无
无
序
“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研讨会会议决议
2012年5月5日~6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在浙江宁波共同举办了“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朱传礼,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产学合作教育分会副会长李志宏,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翟海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顾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原院长、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周志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研究》主编高宝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顾建军,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刘丽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一编室主任、副编审卢丽君,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文学院职业教育终身教授Volker Bank,德国F+U集团及德国F+U职业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熊火金,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史秋衡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认真研究探讨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海县共同创建的以“宁海产学研”基地为依托的县校全方位合作模式,以及厦门大学在此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发展模式研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符合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符合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两大重要文件的有关精神。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率先探索了高校与县域的合作,这在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中是较少涉及的,发展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二是突破了以往只关注产教结合的模式,将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宁海产学研基地在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通力合作下,探索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形成了校、企、政、区多方共赢局面:通过引入和研发应用性技术服务当地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经济升级换代,实现地方产业产值不断提升;以学校本部为中心,宁海、慈溪为两翼,辐射宁波重点产业区,全方位为经济建设服务。三是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高职院校与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县校合作的共同规律性和可资推广的工作原则。
与会代表明显感受到,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县校合作既是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模式探究,更是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是国家推进小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又是县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利益诉求。县校合作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产学研合作从“校企点对点”到“专产面对面”再到“县校体对体”思想理念的转变,是从学校人力资本输出到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再到县域协同机制创新的实践体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宁海县校合作发展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探索出了一种可资借鉴、值得推广的模式。
与会代表希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进一步深入研究“宁海产学研基地”向“宁海学院”转化的发展内涵和运行模式研究,做精做深县校合作,总结出更多可供推广借鉴的宝贵经验。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和资源配置上支持这一模式的广泛实践和深入研究,宣传推广其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序
第一篇 县校合作——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第二篇 历史积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历程 14
第三篇 不断突破——宁海产学研基地大事记 27
第四篇 总部—基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县校合作”解读 46
第五篇 外界关注——宁海产学研基地的重大外部评价 62
第六篇 再续经典——宁海学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79
第七篇 未来拓展——慈溪学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111
附 录 会议致辞 153
后 记 165
- 高职院校“德技并修·三育协同”的育人模式研究 [童世华 邓丹枫 彭韩柳依 周叶]
- 凉山脱贫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余滢 著]
- 中国—东盟竞技体育文化共同体研究 [郑花 著]
- 电子认证技术可信身份研究 [郭亓元 著]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李莎 著]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陈华锋 著]
- 粒子群算法在优化选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尹浩 著]
- 风光水多能互补优化调度及风险分析研究 [刘为锋 郭旭宁 邢西刚 马彪 ]
- 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 [何茜 著]
- 典型替代燃料的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 [邢利利 著]
- 职前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研究—以云南为例 [侯阿冰 著]
- 氧化石墨烯在页岩陶粒高强轻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洪晓江 著]
- 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唐敬伟 江娜 著]
- 新形势下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汽车产业集群升级实证研究 [张兆英 著]
- 化工分离技术与优化策略研究 [王婷婷 著]
- 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应用 [主编 王明超 芦娅云]
- 广西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容婷 著]
- 南阳汉代画像石造型语言研究 [庞国华 著]
- 民航客舱服务实用英语教程 [主编 田静 徐亚玲]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研究 [张利超 李宁 著]
- 三峡梯级电站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姚华明 潘红忠 汤正]
- 工程数学 [主编 郭立娟 王海]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刘 军 杨国龙 刘天成]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 [陈亚峰]
- 农村新型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 [董洪清 蔡昌艳 马衍阳 徐学英]
- 第四代系统论:全息系统论—全息系统的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高展 著]
- 海上风电工程专利导航与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 [戚海峰 贾献林 许丹海 著]
- 湖湘文化与交互艺术的融合创新 [徐英 尹志强 著]
- 智能化技术基础(第三版) [邓文达 李礼]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王连海 马强 郭俊杰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