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认证技术可信身份研究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电子认证技术及其在构建可信身份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其历史演进、基本术语和概念、国内外现状与趋势等方面的分析,全面阐述了电子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本书从密码学算法、生物识别技术、多因素认证等角度,深入剖析了相关技术的背景和研究。对网络身份可信问题、可信身份构建、安全漏洞与攻击类型、隐私保护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高电子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性。本书还探讨了电子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应用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未来电子认证及新兴技术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从事信息安全和电子认证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一、电子认证技术的重要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网络主体身份的准确辨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交流的基石,电子认证技术作为这一交流的核心保障,正在引领一场革命。
电子认证是一种技术和过程,它为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提供证明,具体为签名人身份的真实性认证、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认证、签名行为的不可抵赖性认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电子认证的基础框架,确保了网络空间中的交易和交流既安全又可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空间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变得日益重要。电子认证技术不仅确认了网络主体及其行为,还保障了相关方的权益,并在必要时可以辅助认定法律责任。在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方面,电子认证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信息安全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关键支撑。
电子认证应用的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金融、电子商务和医疗卫生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在这些领域,电子认证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强了交易的安全性。例如在电子政务领域,电子认证保障了政府数据的完整性和公民身份的真实性;在金融领域,它支撑了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市场培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包括电子认证软硬件提供商、服务机构、电子签名应用产品等。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电子认证服务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设施需求日益增长。2022年,我国电子认证整体行业规模超过200亿元,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子认证服务市场规模605.6亿元,较2022年增长55.4亿元。从产业链来看,电子认证软硬件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其次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据显示,电子认证软硬件市场规模为171亿元,占比超过70%;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营业额为57亿元,占比24%;电子签名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为9亿元,占比4%。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清晰地表明了电子认证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不断扩大的应用范围。由此可见,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电子认证技术将继续在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网络活动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从提高交易安全性到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再到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电子认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支柱。因此,深入理解电子认证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对任何希望在数字时代取得成功的个人或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可信身份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自古以来,身份认证一直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在中国,从战国时期的“照身帖”到现代的身份证,身份认证方式不断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认证不再局限于物理形式,推进了数字化,逐步形成了数字身份。数字身份通过将个人的真实信息转化为数字代码,利用公共密钥等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中进行验证和识别,使得身份认证不再受物理界限的限制。
可信身份目前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和提升管理服务效率的关键工具。我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明确提出了“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的重要性,凸显了可信身份在维护网络安全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数字身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中心化、联盟化到分布式的阶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身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社会效率并释放了经济潜力。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推动数字身份体系的建设,形成了多种数字身份管理模式。欧盟、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数字身份领域的发展过程和立法原则均体现了数字身份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舆论治理等多方面的重要性。
自2013年起,我国在可信数字身份领域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平台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多个阶段。特别是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CTID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我国在可信身份认证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项目的启动,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可信数字身份服务生态环境,为不同行业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并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重要信息资源。
可信身份在现代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障了网络交易和交流的安全性,还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在政务服务、金融行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可信身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可信身份还在个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和网络空间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可信数字身份将继续在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信身份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复杂化,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可信身份体系将成为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可信身份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标志,更是现代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它在保障个人和企业的网络活动安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随着可信身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和互联的数字社会。
1.1 电子认证技术的历史演进 1
1.1.1 电子认证技术的出现 1
1.1.2 技术演进和关键节点 2
1.1.3 未来趋势的预测 3
1.2 电子认证技术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4
1.2.1 数字签名 4
1.2.2 数字证书 8
1.2.3 公钥基础建设(PKI) 10
1.3 国内外现状与趋势分析 13
1.3.1 国内现状与趋势分析 13
1.3.2 国外现状与趋势分析 14
1.4 电子认证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16
1.4.1 金融行业 16
1.4.2 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 17
1.4.3 医疗保健领域 19
第2章 相关技术背景和相关技术研究 21
2.1 密码学算法 22
2.1.1 对称密码算法 22
2.1.2 非对称密钥算法 27
2.1.3 密码杂凑算法 32
2.1.4 密码学算法的实际应用 37
2.2 生物识别技术 38
2.2.1 不同类型的生物识别技术 38
2.2.2 生物识别技术在认证中的应用 40
2.3 多因素认证 41
2.3.1 多因素认证的概念 41
2.3.2 多因素认证的应用场景 42
2.4 基于传统公钥的网络身份可信管理 46
2.4.1 PKI 46
2.4.2 IPsec协议 47
2.4.3 SSL/TLS协议 48
2.5 基于去中心化信任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 49
2.5.1 区块链技术 50
2.5.2 去中心化网络可信身份管理 51
第3章 网络身份可信问题和可信身份构建 53
3.1 可信身份的概念和重要性 53
3.1.1 可信身份的概念 53
3.1.2 可信身份的重要性 56
3.2 网络身份可信问题 57
3.3 网络身份管理认证 59
3.3.1 传统网络可信身份管理 59
3.3.2 新型网络可信身份管理 61
3.3.3 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方法对比 62
3.4 可信身份信任链 63
3.4.1 信任链的结构和作用 63
3.4.2 根证书与信任链的关系 65
3.5 可信身份平台架构 66
3.5.1 可信身份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 66
3.5.2 创建和管理可信身份的流程 68
3.6 可信身份的典型用例 70
3.6.1 可信数字身份在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健康码)中的应用 70
3.6.2 可信数字身份在银行中的应用 71
3.6.3 可信数字身份赋能区块链的应用 72
第4章 电子认证可信身份的问题与风险 75
4.1 安全漏洞和攻击 75
4.1.1 安全漏洞的类型 75
4.1.2 安全漏洞的示例 76
4.1.3 不同类型的安全漏洞及其影响 77
4.1.4 漏洞对电子认证系统的威胁及应对策略 81
4.1.5 攻击类型及其特征 83
4.1.6 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的深入分析 87
4.1.7 认证的重要性与技术手段 89
4.1.8 社交工程学攻击 93
4.2 隐私保护问题 95
4.2.1 隐私保护的问题 95
4.2.2 隐私保护技术体系 96
4.2.3 电子认证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96
4.2.4 隐私泄露的潜在危害 101
4.2.5 隐私保护合规的最佳实践 103
4.2.6 国内外法律法规现状 107
4.3 技术、政策和策略上的限制 111
4.3.1 技术和策略限制 112
4.3.2 技术限制和挑战 113
4.3.3 政策和策略上的限制 121
4.4 可信身份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125
4.4.1 电子认证的法律保障 126
4.4.2 合规性审核与证书管理 127
4.4.3 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 136
第5章 应用场景 143
5.1 在线银行业务中的电子认证 143
5.2 政府电子服务中的可信身份 144
5.2.1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 144
5.2.2 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 146
5.2.3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148
5.3 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系统 149
第6章 未来趋势和发展 150
6.1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及隐私保护 150
6.1.1 区块链相关技术 150
6.1.2 身份认证面临的相关问题 159
6.1.3 区块链数字身份的优势与挑战 167
6.1.4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模型 171
6.1.5 区块链数字身份的实际应用案例 175
6.1.6 区块链未来隐私保护的发展方向 179
6.2 新兴技术的影响和问题 180
第7章 实践指南 181
7.1 实施电子认证系统的最佳实践 181
7.1.1 电子认证系统 181
7.1.2 实施电子认证系统的最佳实践 182
7.2 风险评估和管理 183
7.3 用户教育和意识提升 184
第8章 结论 186
8.1 电子认证和可信身份的未来展望 186
8.2 社会、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影响 190
8.3 综合讨论和总结 191
参考文献 193
- 零基础玩转国产大模型DeepSeek [徐永冰 张帅 编著]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适配第6版考纲) [主编 朱小平 施游]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32小时通关(适用第4版考纲) [薛大龙]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32小时通关(适配第2版考纲) [薛大龙 刘伟]
-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实训 [洪晓江 达则晓丽 钱波]
- 科技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实用教程 [李振华]
- 传统山水画论解读与实践 [陈钠 著]
- Python数据库编程 [主编 殷树友 邢 翀]
-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 [主编 袁春萍 朱妮]
- 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教材) [主编 胡娜 杨国勇 晏廷荣]
- Vienna整流器技术 [桂存兵 著]
- 变频器与伺服应用 [陈刚 叶云飞]
-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 [汤琳 李敏]
- 炉边夜话——深入浅出话AI [汪建 著]
- 电商运营与管理 [钟肖英 陈潇]
-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主编 姜春磊 陈虹洁]
- 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10+WPS Office)(微课版) [主编 石利平 田辉平 谢盛嘉]
- 人工智能应用 [主编 陈 萍 刘培培 陈孟军]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主编 刘志坚]
- 高级办公应用项目教程 [主编 屈晶 赵成丽]
- 微信小程序开发项目实战(微课版) [主编 黄龙泉 郭峰 朱倩]
- 企业档案工作实战宝典百问百答 [华俊 卢秀英 邵甜甜 著]
-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 [主编 唐继勇 叶坤 孙梦娜]
- 大学生创业基础 [主编 王丽莉 王 杨]
- 船舶辅机 [主编 王连海 于洋 姜淑翠]
-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主编 王丽莉 董宴廷]
- 系统架构设计师章节习题与考点特训 [主编 薛大龙 邹月平]
- 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实践 [郭亮 著]
- 大学生情商管理 [方雄 著]
- 2023年长沙市会展业发展报告 [主编 周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