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上下册)-上册

-
【作 者】主编 王林超
【I S B N 】978-7-5084-7133-4
【责任编辑】宋俊娥
【适用读者群】高职高专
【出版时间】2010-01-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
【页 数】
【千字数】
【印 张】
【定 价】¥56
【丛 书】21世纪汽车运用与维修系列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从汽车使用和维修的观点出发,介绍汽车发动机、底盘、行驶系、车身等主要总成的作用、组成与工作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润滑系;下册介绍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与分动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车架、车桥、车轮与轮胎、悬架、转向系、制动系、车身与附属装置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类(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教材,也可供汽车制造、汽车维修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以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为主,通过典型车型和结构的分析,以期使读者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汽车各类车型结构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为提高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当前和今后汽车的发展形势,在《汽车构造》教材中,删除了“化油器式燃油供给方式”,这是在高校教材中不多见的。
(3)本书力求规律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内容的取舍上保留了传动稳定的结构,舍弃陈旧的知识,着实在更新努力,增加了部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如:电控燃油喷射、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等汽车新技术。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汽车构造作为专业基础课,大量的电控方面的内容安排在《汽车电控技术》书中。
(4)教材系统性强、覆盖面广,既有轿车、货车的结构,也有客车、重型货车的结构和原理知识;既可作为高校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快速发展时期,正朝着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高歌猛进。培养造就一大批振兴中华汽车工业所需要的各级科技人才,正是教育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随着市场对汽车需求的多元化、现代化,在各国政府不断强化的有关汽车安全、环保、节能和防盗等法规、标准的推动下,现代汽车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现有的汽车专业教材显得陈旧,急需改革、更新。
按照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书的编写突出了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注意内容的取舍、主次的选择及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划分和衔接。本书以叙述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为主,通过典型车型和结构的分析,以期使读者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汽车各类车型结构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为从事汽车技术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重点加强了汽油机燃料系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传动系的自动变速器等内容的介绍,适当介绍现代汽车的其他电控系统,如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TCS-i)、汽油机缸内直喷系统、无级变速、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等。
本书为汽车运用与维修系列教材之一,共五篇,20章。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传动系、汽车行驶系、汽车转向系和制动系以及车身与附属装置等五部分内容。本书从汽车使用和维修的观点出发,介绍汽车发动机、底盘、行驶系、车身等主要总成的作用、组成与工作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润滑系;下册介绍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与分动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车架、车桥、车轮与轮胎、悬架、转向系、制动系、车身与附属装置等。本书较系统地对汽车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为了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在减少理论性分析的同时将其插入与之相对应的结构(或工作过程)中。
本书由山东交通学院王林超任主编,王锐、王霞任副主编,编写组成员(分工)是:王林超(绪论、第4章、第11章、第19章)、潍坊职业学院王锐(第1章、第2章、第10章、第13章)、江西南昌汽车电子学校王玉彪(第3章、第16章)、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王霞(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8章)、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周晓飞(第6章、第7章)、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王玉岭(第12章、第17章)、江西南昌汽车电子学校赵霞(第14章、第15章)、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胡福祥(第20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相关企业单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援引了有关技术资料,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诚恳期望得到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绪论 1
本章小结 13
思考与练习题 14
第一篇 汽车发动机
第1章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15
1.1 发动机的分类与基本构造 15
1.1.1 基本构造 16
1.1.2 发动机的常用术语 16
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7
1.2.1 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7
1.2.2 四冲程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9
1.2.3 多缸发动机的工作 20
1.3 发动机总体构造 20
1.4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23
本章小结 24
思考与练习题 25
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 26
2.1 概述 26
2.1.1 功用与组成 26
2.1.2 工作条件及受力分析 26
2.2 机体组 29
2.2.1 气缸体 29
2.2.2 气缸盖 33
2.2.3 气缸垫 34
2.2.4 气门室罩 36
2.2.5 油底壳 36
2.2.6 发动机的支承 36
2.3 活塞连杆组 37
2.3.1 活塞 38
2.3.2 活塞环 44
2.3.3 活塞销 50
2.3.4 连杆 51
2.4 曲轴飞轮组 55
2.4.1 曲轴 56
2.4.2 主轴承和主轴承盖 63
2.4.3 曲轴扭转减振器 64
2.4.4 飞轮 65
本章小结 66
思考与练习题 67
第3章 配气机构 68
3.1 概述 68
3.1.1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情况 69
3.1.2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70
3.1.3 配气机构的传动 71
3.1.4 发动机每缸气门数 74
3.1.5 气门间隙 75
3.2 配气相位 76
3.2.1 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76
3.2.2 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77
3.2.3 气门的叠开 78
3.3 气门传动组 78
3.3.1 凸轮轴 78
3.3.2 气门挺柱 81
3.3.3 推杆 84
3.3.4 摇臂 84
3.4 气门组 86
3.4.1 气门 86
3.4.2 气门导管 89
3.4.3 气门座 90
3.4.4 气门弹簧 90
本章小结 92
思考与练习题 92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93
4.1 汽油与可燃混合气 93
4.1.1 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93
4.1.2 汽油机可燃混合气 95
4.1.3 发动机工况和负荷的概念 97
4.1.4 不同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97
4.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分类与组成 99
4.2.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分类 99
4.2.2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99
4.2.3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01
4.3 电控汽油喷射的空气供给系统 102
4.3.1 空气滤清器 103
4.3.2 空气计量装置 103
4.3.3 节气门体 107
4.3.4 进气总管和进气支管 112
4.4 电控汽油喷射的燃油供给系统 113
4.4.1 汽油箱 114
4.4.2 电动汽油泵 115
4.4.3 汽油滤清器 117
4.4.4 脉动衰减器 117
4.4.5 油压调节器 118
4.4.6 喷油器 118
4.5 电控汽油喷射的控制系统 120
4.5.1 检测发动机运行状况的传感器 120
4.5.2 开关信号 125
4.5.3 电控单元 125
4.6 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TCS-i) 128
4.6.1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128
4.6.2 电子节气门总成 130
*4.7 汽油机缸内直喷系统 131
4.7.1 缸内直喷系统主要结构 131
4.7.2 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模式 133
4.8 汽车排放控制 134
4.8.1 汽车的有害排放物 134
4.8.2 汽油机排放控制 135
4.8.3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137
4.8.4 曲轴箱通风装置 138
4.9 排气系统 141
4.9.1 排气支管和排气总管 141
4.9.2 消声器 142
本章小结 143
思考与练习题 144
第5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46
5.1 概述 146
5.1.1 柴油机的优点 146
5.1.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分类
与组成 147
5.1.3 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要求 148
5.1.4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148
5.2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 149
5.2.1 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149
5.2.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150
5.2.3 燃烧室 151
5.3 喷油器 152
5.3.1 孔式喷油器 152
5.3.2 轴针式喷油器 154
5.4 喷油泵 155
5.4.1 喷油泵的作用 155
5.4.2 对喷油泵的要求 156
5.4.3 喷油泵的类型 156
5.4.4 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156
5.4.5 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和构造 157
5.4.6 柱塞式喷油泵典型结构 163
5.4.7 喷油泵的驱动与供油正时 165
5.5 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168
5.5.1 VE型转子分配泵结构 168
5.5.2 VE型转子分配泵工作过程 170
5.5.3 电磁式断油阀 171
5.5.4 液压式喷油提前器 172
5.6 调速器 173
5.6.1 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173
5.6.2 调速器的作用 174
5.6.3 调速器的种类 175
5.6.4 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调速原理 175
5.6.5 两速式调速器的构造和工作情况 178
5.6.6 A型泵全速式调速器的构造和工
作情况 180
5.7 柴油机燃料系的辅助装置 184
5.7.1 输油泵 184
5.7.2 柴油滤清器 186
5.7.3 柴油机的起动辅助装置 187
*5.8 电子控制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 189
5.8.1 低压油路 189
5.8.2 高压油路 189
5.8.3 传感与控制部分 193
5.9 废气涡轮增压器 194
5.9.1 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194
5.9.2 涡轮增压器 195
本章小结 197
思考与练习题 198
第6章 发动机冷却系 199
6.1 概述 199
6.1.1 冷却系的功用 199
6.1.2 冷却系的分类 199
6.1.3 水冷式冷却系的组成 200
6.1.4 冷却液 200
6.2 水冷系的主要机件 201
6.2.1 散热器 201
6.2.2 水泵 206
6.2.3 冷却风扇 207
6.2.4 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211
本章小结 215
思考与练习题 216
第7章 发动机润滑系 217
7.1 概述 217
7.1.1 润滑系的功用 217
7.1.2 发动机的润滑方式 218
7.1.3 润滑系组成 218
7.1.4 润滑系油路 218
7.1.5 润滑剂 222
7.2 润滑系主要部件 223
7.2.1 机油泵 223
7.2.2 机油滤清器 227
7.2.3 机油冷却器 230
本章小结 232
思考与练习题 233
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
第8章 汽车传动系概述 235
8.1 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 235
8.2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236
8.2.1 发动机前置、
后轮驱动的传动系(FR) 236
8.2.2 发动机后置、
后轮驱动的传动系(RR) 237
8.2.3 发动机前置、
前轮驱动的传动系(FF) 237
8.2.4 越野汽车的传动系(nWD) 238
本章小结 240
思考与练习题 240
第9章 离合器 241
9.1 离合器的功用与工作原理 241
9.1.1 离合器的功用 241
9.1.2 对离合器的要求 242
9.1.3 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242
9.2 摩擦式离合器 244
9.2.1 膜片弹簧离合器 244
9.2.2 周布螺旋弹簧离合器 249
9.2.3 斜置弹簧双盘离合器 251
9.3 离合器操纵机构 252
9.3.1 机械式操纵机构 252
9.3.2 液压式操纵机构 252
本章小结 254
思考与练习题 255
第10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256
10.1 概述 256
10.1.1 变速器的功用 256
10.1.2 变速器的分类 257
10.1.3 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258
10.2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259
10.2.1 三轴式变速传动机构 259
10.2.2 两轴式变速器 263
10.3 同步器 265
10.3.1 无同步器时的换挡过程 265
10.3.2 同步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67
10.4 变速器操纵机构 271
10.4.1 功用及要求 271
10.4.2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 271
10.5 分动器 276
10.5.1 分动器的功用 276
10.5.2 分动器的构造 276
本章小结 277
思考与练习题 278
第11章 自动变速器 279
11.1 概述 279
11.1.1 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279
11.1.2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280
11.1.3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280
11.2 液力变矩器 281
11.2.1 变矩器的作用 281
11.2.2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281
11.2.3 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282
11.2.4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284
11.2.5 单向离合器 285
11.2.6 锁止离合器 287
11.3 自动变速器的齿轮变速机构 288
11.3.1 自动变速器的选挡手柄 288
11.3.2 行星齿轮传动基本原理 289
11.3.3 离合器与制动器 291
11.3.4 典型齿轮变速机构 293
11.4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 295
11.4.1 控制系统的主要件 295
11.4.2 控制系统的作用 298
11.4.3 控制系统的分类 299
11.4.4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299
*11.5 手动/自动一体化自动变速器 301
11.5.1 手动/自动M模式控制的优点 301
11.5.2 手动控制原理与使用方法 301
*11.6 无级变速器 302
11.6.1 带式无级变速器基本结构与
工作原理 302
11.6.2 传动带 303
11.6.3 无级变速器 303
本章小结 306
思考与练习题 307
第12章 万向传动装置 309
12.1 万向节 311
12.1.1 普通万向节 311
12.1.2 准等速万向节 314
12.1.3 等速万向节 315
12.1.4 挠性万向节 318
12.2 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319
12.2.1 传动轴 319
12.2.2 中间支承 320
本章小结 322
思考与练习题 322
第13章 驱动桥 323
13.1 概述 323
13.1.1 功用与组成 323
13.1.2 结构类型 323
13.2 主减速器 324
13.2.1 单级主减速器 325
13.2.2 双级主减速器 326
13.2.3 贯通式主减速器 329
13.2.4 轮边减速器 329
13.3 差速器 330
13.3.1 差速器的功用及分类 330
13.3.2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的构造 331
13.3.3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332
13.3.4 防滑差速器 335
13.4 半轴与桥壳 339
13.4.1 半轴 339
13.4.2 桥壳 341
13.5 变速驱动桥 344
13.5.1 变速驱动桥的布置形式 344
13.5.2 典型结构 344
本章小结 346
思考与练习题 347
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
第14章 汽车行驶系概述 348
本章小结 349
思考与练习题 349
第15章 车架 350
本章小结 354
思考与练习题 354
第16章 车桥和车轮 355
16.1 车桥 355
16.1.1 车桥的作用与分类 355
16.1.2 转向桥构造 355
16.1.3 转向驱动桥 357
16.2 车轮定位 359
16.2.1 前轮定位的基本原理 359
16.2.2 乘用车“四轮定位” 361
16.3 车轮与轮胎 365
16.3.1 车轮 365
16.3.2 轮胎 368
本章小结 374
思考与练习题 375
第17章 悬架 376
17.1 概述 376
17.2 弹性元件 377
17.2.1 钢板弹簧 377
17.2.2 螺旋弹簧 378
17.2.3 扭杆弹簧 378
17.2.4 气体弹簧 380
17.2.5 油气弹簧 381
17.3 减振器 383
17.3.1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384
17.3.2 充气式减振器 385
17.3.3 阻尼力可调式减振器 386
17.4 横向稳定装置 387
17.5 非独立悬架 388
17.5.1 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388
17.5.2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 390
17.5.3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 390
17.6 独立悬架 392
17.6.1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392
17.6.2 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或称支柱式) 393
17.6.3 单臂斜置式独立悬架 394
17.6.4 多杆式独立悬架 396
17.7 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396
本章小结 399
思考与练习题 400
第四篇 汽车控制系统
第18章 汽车转向系 401
18.1 概述 401
18.2 转向器 403
18.2.1 循环球式转向器 404
18.2.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405
18.3 转向操纵机构 406
18.3.1 转向盘 406
18.3.2 转向柱 407
18.4 转向传动机构 410
18.4.1 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411
18.4.2 与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413
18.5 动力转向 413
18.5.1 动力转向的分类 413
18.5.2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414
本章小结 419
思考与练习题 420
第19章 制动系 421
19.1 概述 421
19.1.1 制动系的功用与分类 421
19.1.2 制动系的基本工作原理 422
19.1.3 对制动系的要求 423
19.2 行车制动器 424
19.2.1 鼓式车轮制动器 424
19.2.2 盘式车轮制动器 432
19.2.3 鼓式车轮制动器间隙自调装置 436
19.3 驻车制动 438
19.4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441
19.4.1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 441
19.4.2 液压式双管路的布置形式 441
19.4.3 制动主缸 443
19.4.4 制动轮缸 447
19.4.5 真空助力器 448
19.5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452
19.5.1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
和工作原理 452
19.5.2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主要总成构造 454
19.6 辅助制动装置 464
19.6.1 排气制动装置 464
19.6.2 电涡流缓速器 465
*19.7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468
19.7.1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468
19.7.2 制动防抱死系统 468
本章小结 478
思考与练习题 480
第五篇 汽车车身与附属装置
第20章 汽车车身与附属装置 481
本章小结 489
思考与练习题 489
参考文献 490
带“*”可作为选讲内容,在《汽车电控技术》中详细讲解。
- 汽车评估学(第三版) [赵培全]
- 新形势下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汽车产业集群升级实证研究 [张兆英 著]
- 汽车文化(双语版) [李清民 王万振]
- 新能源汽车基础(双语版) [邱满 王倩]
- 汽车类专门用途英语教程 [主编 李倩]
- 汽车美容与装饰(第二版) [主编 颜宇]
- 汽车专业英语 [颜宇 孟倩 张希亮 张美吉]
- 汽车营销技术 [主编 赵培全]
- 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 [刁立福 赵修强]
-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 [主编 颜宇 庞德旭 秦巍]
- 汽车概论(第二版) [赵长利 吴娜]
- 汽车构造与维修(下册) [主编 王林超 冯增雷]
- 汽车构造与维修(上册) [主编 王林超 王霞]
- 汽车电控技术(第二版) [主编 王林超 徐刚]
-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主编 刁立福]
- 汽车保险与理赔(第二版) [赵长利 刘明]
- 汽车构造(下册) [主编 王林超 徐刚]
- 汽车构造(上册) [主编 王林超 徐刚]
- 汽车营销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主编 赵培全]
-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 [主编 赵培全 逄吉玲]
- 汽车发动机原理 [陈雯 吴娜]
- 汽车使用与维修技术 [刁立福]
- 汽车文化 [主编 郭荣春 孙菲 ]
- 汽车鉴定与评估 [主编 赵培全 宿林林]
- 创青春 梦起航——2015年万通星科杯首届创业设计大赛集锦 [万通汽车教育 编]
- 汽车安全工程 [郭荣春 曹凤萍]
- 汽车检测与维修常用工具及设备 [主编 孔庆奎 焦建刚]
- 汽车评估学(第二版) [主编 赵培全 蔡云]
- 汽车电气设备(第二版) [主编 吴芷红 胡福祥]
- 汽车运用工程 [主编 刁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