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与集成电子技术

-
【作 者】蔡惟铮
【I S B N 】978-7-5084-7595-0
【责任编辑】宋俊娥
【适用读者群】本科
【出版时间】2010-07-08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452
【千字数】744
【印 张】28.25
【定 价】¥48
【丛 书】新世纪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改革教材
【备注信息】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是根据新世纪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改革教材计划编写的。本书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3篇,共16章。本书的编写对一部分课程内容在讲法上进行了更新,精简了内容,在顺序上做了调整。例如其中电路基础的一部分内容结合电子技术的内容讲解。先讲场效应管,后讲双极型晶体管,结合工作原理介绍gm和,根据特性曲线导出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将模拟乘法器与运放线性应用合为一章,使它们应用电路的分析得到统一。注意一些概念的前后连贯性,如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对偶,放大电路中的归算和数字电子技术中的最小项等。对可编程逻辑器件,注重实现可编程的原理,而不是对多种器件的逐一介绍。
本书可供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应用物理等专业的相关课程做教材,理论课授课在100学时左右。本书有多媒体电子教案配套供选用。
本书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3篇,共16章。本书的编写对一部分课程内容在讲法上进行了更新,精简了内容,在顺序上做了调整。例如其中电路基础的一部分内容结合电子技术的内容讲解。先讲场效应管,后讲双极型晶体管,结合工作原理介绍gm和b,根据特性曲线导出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将模拟乘法器与运放线性应用合为一章,使它们应用电路的分析得到统一。注意一些概念的前后连贯性,如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对偶,放大电路中的归算和数字电子技术中的最小项等。对可编程逻辑器件,注重实现可编程的原理,而不是对多种器件的逐一介绍。
物理和电路课程,从理学的角度看,是研究电学和电子学的基础;从工学的角度看,也是研究电工程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子电路是包含电子器件的电路,电子电路的特性由电路的规律和电子器件的特性所决定。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电磁学、微电子技术以及许多交叉学科的发展,电路和电子技术是当代新科学技术生长点的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电路、电子技术是高校大电工类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打好这几门课程的基础,将终生受益。
本教材的第1篇电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的定理以及运用电路的定理解决一些电路的分析基本运算的问题。一些电路的定理将结合电子电路的问题介绍,以使电路的原理和电子电路有更紧密的结合。所以,电路部分的内容除了电路元件与电源、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正弦交流电路集中编写外,其余部分是穿插在电子技术的内容之中。主要强调了电路中的对偶性,以便与电子电路中的对偶性更密切的结合;将电子电路中经常遇到的RC电路集中给予总结性的介绍,以提升学生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
本教材的第2篇模拟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半导体电子器件、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反馈放大电路、振荡器和整流稳压电路。
本教材对半导体器件着重主要特性物理概念的分析、特性曲线和参数的介绍,例如对双极型晶体管只介绍,略去了。鉴于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日益普及,特别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有绝对优势,所以先介绍场效应管,再介绍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也是先讲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在具体讲法上淡化了图解分析法,图解法只用于工作点、非线性失真等概念的建立。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由于场效应管有转移特性曲线方程式,可采用计算法求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参数;对于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则利用戴文宁定理和合理的工程近似,也可以采用计算法进行放大电路的分析。
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可以大大简化跨导型模拟乘法器原理的分析,将模拟乘法器和运算放大器结合在一章,模拟乘法器的分析方法与运放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有极大的相似性。同时将有源滤波器作为运放线性应用的例子加以介绍,既可以提升课程内容,又可以精简篇幅。
反馈放大电路,只考虑输入信号的正向传输和反馈信号的反向传输,并忽略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使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得以简化。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全部采用集成运放放大电路的例子去分析反馈的组态。
教材的第3篇数字电子技术主要介绍逻辑电路分析的数学工具、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以及A/D、D/A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内容。
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对于一些贯穿整个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例如逻辑代数、对偶、最小项等给予加强,加强不等于增加篇幅,而是在后续章节中都与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对门电路和触发器以及中规模集成电路取消了内部电路的讲解,着重静态逻辑功能、特性曲线和参数的介绍。加强了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逻辑电路的比重,基本上不再讲解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逻辑电路的内容。在某些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延伸会牵涉一些新技术时,也稍加提及,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可编程逻辑器件,没有具体去讲五花八门的各种器件,而是提取它们的共性,将实现可编程的方法加以总结。对于可编程逻辑器件使用中遇到的VHDL语言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中分别给出一些实例,对语句给予注释,以使读者对VHDL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教材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新世纪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改革教材中的一本,可供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做教材。本书理论课授课100学时左右,电路基础部分约16~2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约34~4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约40~46学时,另有4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平均每学时大约对应5000版面字数的信息量。由于内容的优化、精简和顺序的改革,也适用于电气信息类专业70~80学时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使用。本书每节后面有思考题,每章后面有习题供学生使用,以巩固课程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本着“分层显示,动态感强,师生互动,便于修改”的原则加紧制作中,以期为使用本教材的老师提供方便。
本书由蔡惟铮教授任主编,齐明、于泳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齐明、于泳、刘英、蔡剑锋、刘贵栋、朱敏等。将电路和电子技术合在一起编写,不能简单地将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内容进行拼接,对作者来说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后的首次尝试,错误不足之处肯定不少,敬请不吝指正,在此深表感谢!
作者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年5月
前言
第1篇 电路基础
第1章 电路元件与电源 2
1.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
1.2 电路中的无源二端元件 3
1.2.1 电阻器 3
1.2.2 电容器 4
1.2.3 电感器 6
思考题 6
1.3 电流、电压的正方向 6
思考题 8
1.4 电源和信号源 8
1.4.1 电源 8
1.4.2 受控电源 9
思考题 10
1.5 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10
思考题 11
1.6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12
1.6.1 正弦信号的产生 12
1.6.2 非正弦信号的合成与频谱图 13
1.7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4
本章小结 14
习题 15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 17
2.1 无源元件电路的等效变换 17
2.1.1 电阻器的串联 17
2.1.2 电阻器的并联 17
2.1.3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18
2.1.4 电感器的串联与并联 19
思考题 19
2.2 独立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19
2.2.1 电压源电路的串联 19
2.2.2 电流源电路的并联 20
2.2.3 实际电源电路的输出 21
2.2.4 两种实际电源电路之间的等效转换 21
2.2.5 电压源源电压和内阻的确定 22
2.2.6 输出功率与负载匹配 23
2.2.7 输出功率与消耗功率 24
思考题 25
2.3 基尔霍夫定律 25
2.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26
2.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6
2.3.3 电阻器的星形三角形变换 27
思考题 30
2.4 叠加原理 30
思考题 31
2.5 戴文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32
2.5.1 戴文宁定理 32
2.5.2 诺顿定理 32
思考题 33
本章小结 33
习题 34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9
3.1 正弦交流电的参数 39
3.1.1 相位差 39
3.1.2 有效值 40
思考题 41
3.2 相量 41
3.2.1 相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41
3.2.2 相量图及相量的运算 42
3.2.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3
思考题 44
3.3 正弦信号通过电路元件 45
3.3.1 正弦信号通过电阻器 45
3.3.2 正弦信号通过电容器 46
3.3.3 正弦信号通过电感器 47
思考题 48
3.4 阻抗与导纳 48
3.4.1 回路的阻抗 49
3.4.2 回路的导纳 49
3.4.3 阻抗三角形 50
思考题 51
3.5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51
3.5.1 一端口电抗性电路的功率 52
3.5.2 功率因数的提高 52
3.5.3 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 53
思考题 53
本章小结 53
习题 55
第2篇 模拟电子技术
第4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58
4.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58
4.1.1 本征半导体 58
4.1.2 杂质半导体 59
思考题 61
4.2 PN结 61
4.2.1 PN结的形成 61
4.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62
4.2.3 PN结的电容效应 63
思考题 63
4.3 半导体二极管 64
4.3.1 二极管的结构类型 64
4.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64
4.3.3 二极管的参数 65
4.3.4 二极管的模型 66
4.3.5 二极管的典型应用 68
思考题 70
4.4 硅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 70
4.4.1 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71
4.4.2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71
思考题 73
4.5 场效应半导体晶体管 73
4.5.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73
4.5.2 绝缘栅场效应管 76
4.5.3 场效应晶体管的参数和型号 78
思考题 80
4.6 双极型半导体晶体管 80
4.6.1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80
4.6.2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81
4.6.3 晶体管的三种组态 82
4.6.4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83
4.6.5 晶体管的参数 84
4.6.6 晶体管的型号 86
4.6.7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封装 87
4.6.8 双极型和场效应型晶体管的比较 88
思考题 88
本章小结 89
习题 89
第5章 基本放大电路 93
5.1 放大电路概述 93
5.1.1 放大的概念 93
5.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93
5.1.3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态 96
5.1.4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96
5.1.5 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偏置 99
思考题 100
5.2 基本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 100
5.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图解分析 101
5.2.2 放大电路的输出动态范围 103
思考题 105
5.3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求解法 105
5.3.1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
工作点的计算求解 105
5.3.2 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
工作点的计算求解法 107
5.3.3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10
思考题 111
5.4 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 111
5.4.1 场效应晶体管低频小信号模型 111
5.4.2 双极型晶体管低频小信号模型 113
思考题 114
5.5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14
5.5.1 共源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
动态分析 114
5.5.2 共漏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
动态分析 118
思考题 120
5.6 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20
5.6.1 共射组态双极型晶体管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20
5.6.2 共集组态基本放大
电路的动态分析 122
思考题 125
5.7 三种接法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125
5.8 放大电路的稳态频率响应 126
5.8.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126
5.8.2 一阶RC电路的频率响应 127
思考题 129
本章小结 129
习题 130
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模拟乘法器
单元电路 135
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135
思考题 136
6.2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136
6.2.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36
6.2.2 零点漂移 136
思考题 137
6.3 差分放大电路 137
6.3.1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137
6.3.2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 138
6.3.3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138
6.3.4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和
共模放大倍数 140
思考题 141
6.4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41
6.4.1 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141
6.4.2 乙类互补输出电路 142
6.4.3 单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44
6.4.4 复合管 144
思考题 145
6.5 运算放大器的参数和型号 145
6.5.1 运算放大器的符号和型号 145
6.5.2 运算放大器的参数 146
6.5.3 运算放大器分类 148
6.5.4 运放的选用原则 149
思考题 149
6.6 模拟乘法器 149
6.6.1 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原理 150
6.6.2 集成模拟乘法器 151
思考题 152
本章小结 152
习题 153
第7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156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56
7.1.1 反馈的概念 156
7.1.2 反馈基本方程式 156
思考题 158
7.2 反馈的组态及判断方法 158
7.2.1 反馈的组态 158
7.2.2 四种反馈组态的判断 159
思考题 161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62
7.3.1 负反馈对增益的影响 162
7.3.2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162
7.3.3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63
7.3.4 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165
7.3.5 负反馈对噪声、干扰和
温漂的影响 165
思考题 167
7.4 RC电路的暂态过程 167
7.4.1 一阶RC电路的暂态响应 167
7.4.2 四种RC电路 170
思考题 173
7.5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的概念 173
本章小结 174
习题 175
第8章 运算放大器和模拟乘法器线性
应用电路 179
8.1 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特点 179
8.1.1 理想运算放大器 179
8.1.2 虚短和虚断 180
思考题 180
8.2 比例运算电路 180
8.2.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80
8.2.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181
8.2.3 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182
思考题 183
8.3 求和运算电路 183
8.3.1 反相输入比例求和电路 183
8.3.2 用反相输入比例求和
电路实现减法运算 183
8.3.3 同相输入比例求和电路 184
思考题 185
8.4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85
8.4.1 积分运算电路 185
8.4.2 微分运算电路 187
思考题 188
8.5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188
8.5.1 对数运算电路 188
8.5.2 指数运算电路 189
8.6 模拟乘法器构成的运算电路 189
8.6.1 乘法运算 189
8.6.2 除法运算 190
8.6.3 开方运算电路 190
思考题 191
8.7 其他线性应用电路 191
8.7.1 电流-电压变换器和
电压-电流变换器 191
8.7.2 数据放大器 193
8.7.3 绝对值电路 194
8.7.4 接地阻抗模拟变换器 195
8.7.5 有效值电路 196
8.7.6 有源滤波器 196
8.7.7 二极管限幅电路 200
思考题 202
本章小结 203
习题 204
第9章 集成振荡电路 209
9.1 概述 209
9.1.1 振荡电路的分类 209
9.1.2 正弦波振荡电路 209
思考题 210
9.2 选频网络 211
9.2.1 RC选频网络 211
9.2.2 LC选频网络 213
思考题 217
9.3 RC振荡电路 217
9.3.1 RC文氏桥振荡电路 217
9.3.2 双T型RC振荡电路* 218
思考题 219
9.4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19
9.4.1 变压器反馈LC振荡电路 219
9.4.2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220
9.4.3 晶体振荡电路 221
思考题 223
9.5 非正弦波振荡电路 223
9.5.1 集成比较器 223
9.5.2 矩形波发生电路 225
9.5.3 三角波发生电路 226
9.5.4 锯齿波发生电路 227
9.5.5 CMOS反相器石英晶体
多谐振荡器* 227
9.5.6 压控振荡器VCO 228
9.5.7 函数发生器 229
思考题 229
本章小结 229
习题 230
第10章 直流电源 234
10.1 整流电路 234
10.1.1 主要性能参数 235
10.1.2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235
10.1.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37
思考题 238
10.2 滤波电路 239
10.2.1 滤波的基本原理 239
10.2.2 电容滤波电路 239
10.2.3 电感滤波电路* 242
思考题 243
10.3 模拟稳压电源 243
10.3.1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244
10.3.2 串联型稳压电源 246
10.3.3 三端集成稳压器 248
思考题 250
10.4 开关稳压电源* 250
10.4.1 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51
10.4.2 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252
思考题 252
本章小结 253
习题 253
第3篇 数字电子技术
第11章 逻辑代数基础 258
11.1 概述 258
11.1.1 脉冲及脉冲参数 258
11.1.2 数字信号 259
11.1.3 正逻辑和负逻辑 259
思考题 260
11.2 逻辑运算 261
11.2.1 基本逻辑运算 261
11.2.2 组合逻辑运算 262
11.2.3 逻辑代数的运算定律 263
思考题 264
11.3 形式定理 264
11.3.1 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 264
11.3.2 变量自身之间的关系 264
11.3.3 与或型和或与型的逻辑关系 265
11.3.4 求反的逻辑关系 265
思考题 265
11.4 基本规则 265
11.4.1 代入规则 266
11.4.2 对偶规则 266
11.4.3 反演规则* 266
11.5 用代数法化简逻辑式 267
11.5.1 同一逻辑关系逻辑式形式的多样性 267
11.5.2 与或型逻辑式的化简步骤 267
11.6 最小项和最大项 269
11.6.1 最小项和最大项的定义 269
11.6.2 最小项和最大项的性质 270
11.6.3 与或标准型和或与标准型 271
思考题 271
11.7 卡诺图化简法 272
11.7.1 卡诺图 272
11.7.2 与项的读取和填写 273
11.7.3 如何使与项最简 276
11.7.4 关于覆盖 277
11.7.5 卡诺图化简的结论 277
思考题 279
11.8 逻辑函数的变换 279
11.8.1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279
11.8.2 与或型转换为与非与非型 279
11.8.3 与或型转换为或与型 280
11.8.4 与或型转换为或非或非型 280
11.8.5 与或型转换为与或非型 281
本章小结 281
习题 282
第12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284
12.1 基本逻辑门和组合逻辑门 284
12.1.1 基本逻辑门 284
12.1.2 组合逻辑门 288
思考题 289
12.2 集成TTL门和CMOS门 290
12.2.1 TTL与非门 290
12.2.2 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 291
12.2.3 CMOS逻辑门 294
思考题 298
12.3 逻辑门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298
12.3.1 逻辑门的国标系列 298
12.3.2 逻辑门的特性曲线 299
12.3.3 逻辑门的参数 303
12.3.4 逻辑门的参数规范标准 305
思考题 309
本章小结 309
习题 310
第1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3
13.1 常用数制和码制 313
13.1.1 常用数制 313
13.1.2 常用编码 314
思考题 316
13.2 加法电路 317
13.2.1 半加器和全加器 317
13.2.2 中规模四位全加器 320
13.2.3 组合逻辑电路的描述法 321
思考题 321
13.3 译码器和编码器 321
13.3.1 二进制码译码器 322
13.3.2 显示译码器 325
13.3.3 编码器 327
思考题 329
13.4 数据选择器 329
13.4.1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 329
13.4.2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表和逻辑符号 329
13.4.3 数据选择器的实验验证 330
思考题 330
13.5 数码比较器 331
13.5.1 数码比较器的逻辑功能 331
13.5.2 比较器的应用 333
思考题 333
13.6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33
13.6.1 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进行设计 333
13.6.2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进行设计 339
思考题 343
13.7 用VHDL语言描述组合逻辑电路* 344
13.7.1 与非门 344
13.7.2 或非门 344
13.7.3 异或门 345
13.7.4 全加器 345
13.7.5 数据选择器 345
本章小结 346
习题 346
第14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350
14.1 概述 350
14.2 触发器 351
14.2.1 基本RS触发器 351
14.2.2 时钟触发器 353
14.2.3 触发器的参数 358
14.2.4 用VHDL语言描述触发器* 359
思考题 361
14.3 555定时器 361
14.3.1 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361
14.3.2 单稳态触发器 363
14.3.3 多谐振荡器 364
14.3.4 施密特触发器 365
思考题 365
14.4 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366
14.4.1 数码寄存器 366
14.4.2 移位寄存器 367
思考题 369
14.5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369
14.5.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369
14.5.2 二进制同步计数器 372
14.5.3 BCD2421码同步计数器 374
14.5.4 二进制异步计数器 376
思考题 377
14.6 中规模计数器 377
14.6.1 2/10和2/16进制可预置
同步加法计数器 377
14.6.2 中规模异步计数器 379
14.6.3 中规模可逆计数器* 381
思考题 386
14.7 序列脉冲发生器 386
14.7.1 一般计数器译码器型序
列脉冲发生器 386
14.7.2 一般计数器译码器型序
列脉冲发生器存在的问题 387
14.7.3 解决竞争冒险干扰的途径 388
思考题 388
14.8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388
14.8.1 同步加法计数器计数进制的改变 388
14.8.2 中规模异步计数器的变通使用 390
14.8.3 用移位寄存器设计
序列脉冲发生器 392
14.8.4 用中规模移位寄存器设计串行
二进制加法电路 394
14.9 用VHDL语言描述时序逻辑电路* 395
14.9.1 用VHDL语言描述同步计数器 395
14.9.2 用VHDL语言描述异步计数器 396
本章小结 397
习题 398
第15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405
15.1 A/D与D/A转换的基本概念 405
15.2 D/A转换器 405
15.2.1 权电阻解码网络 406
15.2.2 倒T型电阻解码网络
D/A转换器 407
15.2.3 集成D/A转换器AD7524 408
15.2.4 D/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
转换时间 408
15.3 A/D转换器 409
15.3.1 A/D转换的基本概念 409
15.3.2 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 411
15.3.3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413
15.3.4 双积分型A/D转换器 414
15.3.5 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
转换时间 417
15.4 多路模拟开关 417
15.4.1 模拟开关的功能及电路组成 417
15.4.2 模拟开关的各种工作模式 418
本章小结 419
习题 419
第16章 半导体存储器与
可编程逻辑器件 421
16.1 概述 421
16.2 只读存储器ROM 421
16.2.1 RO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16.2.2 ROM的分类 423
16.2.3 ROM的应用 426
16.3 随机存储器RAM 427
16.3.1 静态RAM的结构和原理 427
16.3.2 集成RAM 427
16.4 实现可编程的基本方法 428
16.4.1 PLD器件和连线的表示方法 428
16.4.2 与阵列和或阵列编程方法 429
16.4.3 可编程实现连线 431
16.4.4 可编程实现数据传输 432
16.5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433
16.5.1 PLD的发展 433
16.5.2 FPGA的结构 434
本章小结 435
习题 435
参考文献 438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第三版) [刘毅 朱小平 编著]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适用第3版大纲)一站通关 [指尖疯 编著]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案例分析一本通(第二版) [王树文 编著]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及冲刺卷精析(适用机考) [主编 薛大龙 副主编 唐徽 刘]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章节习题与考点特训(配套第三版大纲) [薛大龙]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5天修炼(第四版) [黄少年 刘毅 编著]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32小时通关(第二版) [薛大龙]
- 电子技术(第二版) [主编 覃爱娜 李飞]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刘 军 杨国龙 刘天成]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二版) [主 编 张静秋]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备考一本通 [倪奕文 张关超 王建平 编著]
- 信电类专门用途英语教程 [主编 宋晶]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及实验指导 [主编 陈荣]
- 电路与电子技术Ⅱ——电路分析基础 [主编 陈晓 金哲]
- 电路与电子技术Ⅲ——模拟电子技术 [主编 刘峰]
- 数字电子技术 [主编 覃爱娜]
- 电路设计与PCB制作实操教程 [主编 周永宏]
- 电路与电子技术Ⅰ—数字电子技术 [主编 郑玉珍 王淑琴]
- 网络系统集成 [主编 唐继勇 孙梦娜]
- PCB设计与应用项目式教程 [主编 董梅 李翠玲]
- 电子技术实训指导书(第二版) [主编 胡敏 肖杨 李艳]
- Altium Designer 20 电路设计案例教程 [主编 王静 谢蓉]
-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 [主编 罗桂娥]
-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主编 李翠英 聂玲 魏 钢 罗]
- 电工电子技术 [主编 吴培刚 许弟建]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章节习题与考点特训 [薛大龙]
-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 [主编 王梅 唐翠微]
- 电子设计与制作简明教程(第二版) [主编 邓延安]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精析与命题密卷 [薛大龙]
- 数字设计基础及应用 [主 编 余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