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计算机文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主编 许成刚 阮晓龙 【I S B N 】978-7-5170-3388-2 【责任编辑】张玉玲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15-08-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348 【千字数】550 【印 张】21.75 【定 价】42 【丛 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以计算机文化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素养和互联网思维为培养目标,努力探索一条信息技术通识教育之路,提升读者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全书共分9章,系统讲述了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字化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发展历史、PC机硬件系统、软件家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Web技术、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又考虑到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努力保持语言的通俗易懂和案例的学以致用。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信息技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内容丰富

    包括数字化基础、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Web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内容,覆盖了信息技术的主体领域。

    •注重计算机文化的注入

    包括计算机的历史文化、软件的商业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多个方面,以文化作为切入点,奠定通识教育的基础。

    •突出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不是单纯地讲解操作技能,更注重让学生理解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内涵,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紧跟技术发展

    除了对基础技术进行讲述外,还注意对新技术的拓展和讨论。

    •加强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注重对互联网时代下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讲解,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结合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针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即改变传统的以办公软件应用为主体的工具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延伸为以计算机文化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素养和互联网思维为培养目标的通识型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有以下主要特点:

    (1)内容丰富:包括数字化基础、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Web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内容,覆盖了信息技术的主体领域。

    (2)注重计算机文化的注入:包括计算机的历史文化、软件的商业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多个方面,以文化作为切入点,奠定通识教育的基础。

    (3)突出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不是单纯地讲解操作技能,更注重让学生理解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内涵,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紧跟技术发展:除了对基础技术进行讲述外,还注意对新技术的拓展和讨论。

    (5)加强互联网思维的渗透:注重对互联网时代下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讲解,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书共9章,分别是数字化世界、计算机的前世今生、PC探秘、软件家族、操作系统、无网络不世界、Web技术、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技术。

    本书由许成刚、阮晓龙任主编(负责策划组织结构和全书统稿工作),高志宇、王哲、耿方方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2、3、6章由许成刚编写,第1、4、5章由阮晓龙编写,第7章由耿方方编写,第8章由王哲编写,第9章由高志宇编写。

    此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陈昌爱、许玉龙、王晓鹏等老师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指导,河南中医学院信息技术开放科研创新平台的葛宵航、孟晔、吴明菊、张亚东、姚伟、周旭阳、冯顺磊、刘海舟、张天宝、彭斌、杜娇阳、许彦辉、薛英豪、韩克乐、丁雪等同学参与了本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讨论工作,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1章 数字化世界 1
    1.1 数字化基础 1
    1.1.1 把数据数字化 1
    1.1.2 数字革命带来的变革 1
    1.1.3 哪些技术推动着数字化 3
    1.2 认识数制 5
    1.2.1 什么是数制 5
    1.2.2 二进制 6
    1.2.3 八进制与十六进制 6
    1.2.4 进制之间的转换 7
    1.3 谈谈编码 9
    1.3.1 什么是编码 9
    1.3.2 位和字节 9
    1.3.3 关于编码的三个基本问题 10
    1.4 最基本的字符编码——ASCII码 10
    1.4.1 认识ASCII码 10
    1.4.2 ASCII码的构成 11
    1.4.3 ASCII码的扩展 12
    1.5 汉字的编码问题 13
    1.5.1 大字符集的烦恼 13
    1.5.2 关于GB2312―80 13
    1.5.3 GBK和GB18030 14
    1.5.4 关于汉字编码的几个概念 15
    1.6 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 18
    1.7 图像的数字化 18
    1.8 音频与视频的数字化 19
    第2章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20
    2.1 伟大的探索 20
    2.1.1 古老东方的计算工具 20
    2.1.2 机械式计算机——来自西方的探索 21
    2.1.3 计算机第一人——巴贝奇 22
    2.1.4 伟大的图灵 24
    2.1.5 程序思想的来源 26
    2.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8
    2.2.1 永载史册的ENIAC 28
    2.2.2 冯•诺依曼机 30
    2.3 从大型机到小型机 31
    2.3.1 IBM与大型机 31
    2.3.2 DEC小型机的出现 32
    2.4 英雄辈出的个人计算机时代 33
    2.4.1 从仙童到Intel 33
    2.4.2 牛郎星带来的灵感 36
    2.4.3 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 37
    2.4.4 乔布斯的Apple神话 38
    2.4.5 奋起直追的IBM-PC 39
    2.4.6 图形用户界面 40
    2.5 现代的计算机 41
    2.5.1 给计算机下个定义 41
    2.5.2 形态各异的计算机 42
    第3章 PC探秘 46
    3.1 再谈“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46
    3.1.1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 46
    3.1.2 “存储程序”的概念 46
    3.2 奔腾不息的处理器 47
    3.2.1 从电路和芯片说起 47
    3.2.2 关于指令 48
    3.2.3 这就是处理器 49
    3.2.4 处理器的几个重要指标 51
    3.2.5 太热了 52
    3.2.6 多路与多核 52
    3.2.7 我需要什么样的处理器 53
    3.3 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54
    3.3.1 什么是RAM 55
    3.3.2 为什么RAM很重要 55
    3.3.3 别忘了“保存” 56
    3.3.4 计算机中的RAM会被用尽吗 56
    3.4 只读存储器——ROM 57
    3.4.1 ROM与RAM有什么不同 57
    3.4.2 为什么需要ROM 58
    3.4.3 可以被修改的ROM 58
    3.4.4 深入阅读——BIOS与CMOS的
    区别和联系 59
    3.5 海量存储器——硬盘 60
    3.5.1 硬盘的结构 60
    3.5.2 如何在硬盘上存取数据 61
    3.5.3 硬盘中的数据是如何组织放置的 61
    3.5.4 硬盘的性能指标 62
    3.5.5 硬盘的数据接口 63
    3.5.6 硬盘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5
    3.6 光存储——光盘 65
    3.6.1 如何在光盘上存储数据 66
    3.6.2 只读光盘与光盘驱动器 66
    3.6.3 可刻录光盘与刻录机 68
    3.6.4 如何把硬盘中的资料刻录在光盘上 69
    3.7 固态存储器 70
    3.7.1 什么是固态存储器 70
    3.7.2 小巧平整的固态存储卡 70
    3.7.3 固态硬盘 71
    3.7.4 U盘 71
    3.8 输入设备 72
    3.8.1 键盘与鼠标 72
    3.8.2 其他输入设备 74
    3.9 输出设备 75
    3.9.1 显示器 75
    3.9.2 打印机 79
    3.9.3 3D打印 81
    3.10 主板 82
    3.10.1 主板简介 82
    3.10.2 主板上连接外设的接口 82
    第4章 软件家族 84
    4.1 软件的基础知识 84
    4.1.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84
    4.1.2 组成计算机软件的要素 84
    4.1.3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程 85
    4.1.4 计算机软件的版本 87
    4.1.5 软件的分类 88
    4.2 系统软件 88
    4.2.1 操作系统 89
    4.2.2 程序设计语言 89
    4.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90
    4.2.4 设备驱动程序 91
    4.3 应用软件 91
    4.3.1 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 91
    4.3.2 应用软件的结构 92
    4.4 软件的获取 93
    4.4.1 关于预装软件 94
    4.4.2 关于第三方软件 95
    4.4.3 从哪里获得软件 96
    4.5 软件的安装 97
    4.5.1 典型的软件包中都有哪些文件 97
    4.5.2 软件安装过程发生了什么 98
    4.5.3 如何通过光盘安装Microsoft
    Office 2010 98
    4.5.4 如何安装从网上下载的软件 100
    4.5.5 软件的激活 100
    4.5.6 不需要安装的软件——Web应用 101
    4.5.7 移动应用的安装 103
    4.6 软件升级 104
    4.6.1 为什么要升级 104
    4.6.2 软件升级的方式 105
    4.6.3 如何给软件安装更新 105
    4.7 软件的卸载 106
    4.7.1 卸载的定义 106
    4.7.2 常用的软件卸载方式 106
    4.8 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107
    4.8.1 认识软件版权 107
    4.8.2 关于软件许可证 108
    4.8.3 试用软件、免费软件、开源软件 109
    4.8.4 保护软件版权的途径 111
    4.8.5 盗版软件带来的危害 113
    第5章 操作系统 114
    5.1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114
    5.1.1 操作系统是什么 114
    5.1.2 操作系统能干什么 115
    5.1.3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117
    5.1.4 用户如何直接和操作系统打交道 120
    5.1.5 操作系统是如何启动的 123
    5.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24
    5.2.1 人工操作方式 124
    5.2.2 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125
    5.2.3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126
    5.2.4 分时系统 127
    5.2.5 实时系统 127
    5.2.6 通用操作系统 128
    5.2.7 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诞生 128
    5.2.8 20世纪90年代的操作系统 129
    5.2.9 今天的操作系统 129
    5.3 操作系统大家族 130
    5.3.1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操作系统 130
    5.3.2 桌面操作系统 131
    5.3.3 服务器操作系统 136
    5.3.4 嵌入式操作系统 137
    5.3.5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137
    5.4 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 139
    5.4.1 查看文件的基本属性 139
    5.4.2 文件的名字 140
    5.4.3 把文件存储在哪 143
    5.4.4 文件的格式 145
    5.4.5 如何打开文件 148
    5.4.6 操作系统怎样记录文件的位置 150
    5.4.7 文件的删除 150
    5.5 操作系统对设备的管理 151
    5.5.1 再谈驱动程序 151
    5.5.2 操作系统对硬盘的管理 155
    5.6 操作系统的安装 158
    5.6.1 Windows 7操作系统安装步骤简介 158
    5.6.2 步骤1:制定安装规划 159
    5.6.3 步骤2:设置计算机启动顺序 159
    5.6.4 步骤3:从光盘启动计算机,
    运行Windows 7安装程序 160
    5.6.5 步骤4:设置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160
    5.6.6 步骤5:安装Windows 7的
    系统文件 161
    5.6.7 步骤6:重启计算机 161
    5.6.8 步骤7:设置系统参数 162
    5.6.9 步骤8:安装驱动程序 163
    5.6.10 步骤9:设置网络参数 164
    5.6.11 步骤10:给操作系统升级更新 164
    5.7 操作系统的升级更新 164
    5.7.1 再谈漏洞 164
    5.7.2 如何给Windows打补丁 165
    第6章 无网络不世界 168
    6.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68
    6.1.1 从一份报告谈起 168
    6.1.2 网络能干什么 169
    6.1.3 网络的分类 170
    6.1.4 网络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71
    6.1.5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171
    6.1.6 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 173
    6.1.7 给计算机网络下个定义 174
    6.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4
    6.2.1 认识网络协议 174
    6.2.2 把网络分层 175
    6.2.3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175
    6.2.4 OSI和TCP/IP 176
    6.3 认识局域网 177
    6.3.1 局域网的特点 177
    6.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78
    6.3.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标准 180
    6.3.4 局域网中共享信道的访问
    控制方法 180
    6.4 关于以太网的那些事 181
    6.4.1 以太网的发明 181
    6.4.2 让它成为标准 182
    6.4.3 以太网如何解决共享信道访问控制
    的问题 182
    6.4.4 以太网的发展 183
    6.5 局域网组建基础 184
    6.5.1 网络服务器 185
    6.5.2 网卡 185
    6.5.3 网络互连设备 187
    6.5.4 网络传输媒体 190
    6.5.5 综合布线技术 193
    6.6 局域网组网实例 195
    6.6.1 局域网的基本建设步骤 195
    6.6.2 双机互连实例 196
    6.6.3 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202
    6.6.4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202
    6.7 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 204
    6.7.1 网络互连的难点 204
    6.7.2 TCP/IP体系实现网络互连的方法 204
    6.7.3 IP地址 205
    6.7.4 网际互连设备——路由器 208
    6.8 因特网 210
    6.8.1 网络的网络 210
    6.8.2 因特网的组成 210
    6.8.3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211
    6.8.4 接入因特网 212
    6.9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14
    6.9.1 WWW与HTTP 214
    6.9.2 域名系统DNS 215
    6.9.3 文件传输服务 217
    6.9.4 电子邮件服务 218
    第7章 Web技术 221
    7.1 Web的世界 221
    7.1.1 认识Web 221
    7.1.2 域名 223
    7.1.3 URL 224
    7.1.4 HTTP 225
    7.1.5 网页与网站 226
    7.1.6 浏览器 227
    7.1.7 访问第一个网站 229
    7.2 网页技术 230
    7.2.1 静态网页技术 230
    7.2.2 动态网页技术 237
    7.2.3 开发一个网站的过程 238
    7.3 Web服务器 239
    7.3.1 Web服务器的概念和作用 239
    7.3.2 访问一个网站的过程 240
    7.3.3 常见Web服务器 241
    7.3.4 使用IIS服务器发布网站 242
    7.4 Web应用 243
    7.4.1 社交网络与微博 243
    7.4.2 网络出行 244
    7.4.3 影音生活 246
    7.4.4 电子商务 247
    7.4.5 搜索引擎 249
    7.4.6 全文数据库的检索 250
    7.4.7 数字图书馆 252
    7.4.8 专业技术论坛 253
    7.4.9 视频公开课与MOOC 254
    7.5 Web技术的发展趋势 256
    7.5.1 移动应用 256
    7.5.2 HTML5 257
    7.5.3 媒体互联网 258
    7.5.4 云服务 258
    7.6 互联网文化与社会责任 259
    7.6.1 什么是互联网文化 259
    7.6.2 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59
    7.6.3 信息安全 261
    7.6.4 国家的相关法律与制度 262
    7.6.5 社会责任 264
    第8章 数据库系统 265
    8.1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案例 265
    8.1.1 招生录取查询系统 265
    8.1.2 图书馆管理系统 266
    8.1.3 教务管理系统 267
    8.1.4 医院信息系统 268
    8.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69
    8.2.1 人工管理阶段 269
    8.2.2 文件系统阶段 270
    8.2.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71
    8.3 基本概念 272
    8.3.1 数据与信息 272
    8.3.2 数据库 273
    8.3.3 数据库管理系统 273
    8.3.4 数据库系统 273
    8.4 数据模型(提高篇) 274
    8.4.1 概念数据模型 275
    8.4.2 逻辑数据模型 276
    8.5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78
    8.5.1 Oracle 278
    8.5.2 Microsoft SQL Server 279
    8.5.3 MySQL 280
    8.5.4 Microsoft Access 281
    8.6 管理数据库 283
    8.6.1 创建数据库 283
    8.6.2 创建及管理数据表 284
    8.6.3 创建表之间的关系 287
    8.6.4 数据查询 290
    8.7 数据库领域的新技术(提高篇) 296
    8.7.1 数据仓库 296
    8.7.2 数据挖掘 298
    8.7.3 大数据技术 300
    第9章 多媒体技术 303
    9.1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303
    9.1.1 什么是多媒体 303
    9.1.2 多媒体有哪些特性 304
    9.1.3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305
    9.1.4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306
    9.1.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07
    9.2 多媒体文本处理 308
    9.2.1 文字素材 308
    9.2.2 文本的采集 308
    9.2.3 文本的存储与压缩 311
    9.3 多媒体图像处理 311
    9.3.1 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311
    9.3.2 图像的基本属性 312
    9.3.3 图像的存储格式 314
    9.3.4 图像的色彩表示 315
    9.3.5 图像的获取 315
    9.3.6 图像的数字化处理 316
    9.3.7 常见图像处理软件 317
    9.3.8 实例:使用Photoshop进行
    图形设计 318
    9.4 多媒体音频处理 320
    9.4.1 什么是数字音频 320
    9.4.2 音频的数字化 321
    9.4.3 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 322
    9.4.4 音频的文件格式 323
    9.4.5 音频的获取 324
    9.4.6 常用音频编辑工具 325
    9.4.7 实例:音频的采集、编辑和转换 326
    9.5 多媒体视频处理 329
    9.5.1 什么是视频 329
    9.5.2 视频的数字化 331
    9.5.3 视频的压缩技术 332
    9.5.4 视频文件格式 333
    9.5.5 视频拍摄 334
    9.5.6 常用的视频编辑工具 335
    9.5.7 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336
    9.6 动画 337
    9.6.1 动画的原理 338
    9.6.2 动画的分类 338
    9.6.3 动画文件格式 338
    参考文献 340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