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以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背景分析为起点,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整合项目化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带动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本书还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和项目选择,制定了相应的参考课程标准。
前 言
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一技之长,提升其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促进顺利就业,进而实现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职业教育能否发挥民生教育的功效,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职业教育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建设的水平。为此,安徽省于2008年适时启动了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经申报、评审、立项程序,获得了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得到了建设资金的支持。更为可喜的是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应用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为基础,经申报、评审、立项程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训中心获得了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使特色专业建设得到了更大力度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本书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基础上,结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系统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分专业建设背景、专业建设研究、专业建设实践(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4个部分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展开研究,并在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研究的成果。经过专业建设实践的凝练,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最终确定了“项目引导、阶段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体现出以下特色:一是基于岗位,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了基本技能培养稳定性与专项技能培养开放性的统一;二是基于项目引导,整合教学内容,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三是基于项目实施流程,组织教学过程,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四是基于项目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体现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统一。在专业建设实践中还始终贯穿了创新意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创新点:一是变原理验证式实验为技能操作性实训,使基本技能训练更扎实;二是以岗位需求组织教学,使专项技能训练更到位;三是将职业素养融入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使职业能力培养更全面;四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走向职场更快捷。
本书既是对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结,又是作者数十年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缩影。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戴月、姚聪、贾秀玲、宫强、陈鸿燕、张德树、金本能的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孙敬华教授、张健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来源于作者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体会,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3月
第1章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背景 1
1.1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1.1.1 专业设置问题 1
1.1.2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3
1.1.3 人才培养方案问题 7
1.1.4 课程体系问题 8
1.1.5 课程建设问题 10
1.1.6 教学方法问题 12
1.1.7 教学考核问题 14
1.1.8 师资队伍问题 16
1.2 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1.2.1 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21
1.2.2 特色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23
1.3 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24
1.3.1 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4
1.3.2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29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35
2.1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提 35
2.1.1 高职教育的功能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35
2.1.2 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36
2.1.3 高职学生个人的发展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37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39
2.2.1 人才培养模式 39
2.2.2 国外典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解读 42
2.2.3 国内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47
2.2.4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创新 49
2.3 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 53
2.3.1 能力本位解读 53
2.3.2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54
2.3.3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57
2.4 整合项目化课程内容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60
2.4.1 课程内容整合的切入点 60
2.4.2 项目化课程内容整合的原则 61
2.4.3 项目化课程内容整合的途径 62
2.5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活力 66
2.5.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解读 66
2.5.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68
2.5.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69
2.6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动力 71
2.6.1 教学评价解读 71
2.6.2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原则 74
2.6.3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 75
2.7 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保障 78
2.7.1 “双师”结构解读 78
2.7.2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的原则 79
2.7.3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的措施 81
2.8 带动专业群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体现 83
2.8.1 专业群解读 83
2.8.2 专业群建设的原则 84
2.8.3 专业群建设的措施 85
参考文献 87
第3章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89
3.1 特色专业的遴选 89
3.1.1 区域产业背景 89
3.1.2 专业建设基础 90
3.1.3 特色专业遴选 91
3.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细化 91
3.2.1 区域企业调研 91
3.2.2 人才规格需求 93
3.2.3 “项目引导、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93
3.3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94
3.3.1 专业-职业定位分析 94
3.3.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95
3.3.3 行动领域归纳与学习领域转换 98
3.3.4 课程组合 98
3.4 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与项目选择 99
3.4.1 模拟电路应用 100
3.4.2 数字电路应用 105
3.4.3 PCB设计与制作 110
3.4.4 单片机应用 114
3.4.5 EDA应用 116
3.5 教学团队的建设 120
3.5.1 学院激励机制的运用 120
3.5.2 校内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121
3.5.3 校外资源的利用 122
3.6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22
3.6.1 教学环境建设 123
3.6.2 生产性实训探索 124
3.6.3 项目化教学改革 126
3.6.4 毕业设计 138
3.6.5 顶岗实习 139
3.7 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140
3.7.1 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140
3.7.2 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41
3.7.3 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过程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4章 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 144
4.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44
4.1.1 制定依据 144
4.1.2 培养方案 144
4.2 核心课程标准 155
4.2.1 “模拟电路应用”课程标准 155
4.2.2 “数字电路应用”课程标准 167
4.2.3 “PCB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179
4.2.4 “单片机应用”课程标准 190
4.2.5 “EDA应用”课程标准 202
参考文献 214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主编 姜国权 姜福佳]
- 信息技术(微课版) [王云 徐江鸿 李清霞 罗学锋 ]
- 管理基础与实务 [主编 王凤基 颜汉军]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主编 杨缨 李佳]
- 人工智能概论(第二版) [主编 任云晖 丁红 徐迎春 ]
- 信息时代美育之道 [主编 刘宏宇 黎娅]
-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项目式教程(微课版) [主编 苏陆]
- 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教程(微课版) [主编 王艳萍 安华萍]
- 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第三版) [主 编 赵艳莉 耿聪慧]
- 应用数学 [主编 刘东海 刘丽瑶]
- 计算机网络基础创新教程(模块化+课程思政版) [主编 唐继勇 李旭]
-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案例教程 [主编 周丽娟 王璐]
- 路由交换技术项目化教程 [主编 范国娟]
- 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程 [邹承俊 周洪林 刘和文 叶煜 ]
-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实践 [主编 唐继勇 刘思伶]
- 信息技术基础项目化教程 [主编 王宏斌 王万丽 王芳]
- 体育与健康 [主编 马驰 吴雅彬]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指导手册 [主编 王宏斌 孙元 禹晨]
- 信息技术基础(微课版) [主编 赵艳莉 喻林]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主编 黎夏克 张倩文 王静]
- PLC技术及工程应用(三菱) [主编 邱俊]
- 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应用 [主编 向艳芳 胡月霞]
- 样板式常用应用文写作(第二版) [主编 傅春丹]
- Altium Designer 20 电路设计案例教程 [主编 王静 谢蓉]
- 中国古代文学 [主编 李 莉 黄志基 骆宇颖]
- 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级考试版) [主编 钟诚]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10+Office 2016) [主编 阳晓霞 谭卫]
- 机电概念设计(MCD)应用实例教程 [主 编 黄文汉 陈斌]
-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第三版) [主 编 王向慧 康秀兰]
-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主 编 王向慧 康秀兰]